摘要:“0糖”大流行的背后,是甜味剂与代糖的“胜利”。
中新经纬3月24日电 (林琬斯)8岁的小颖上小学一年级,近期一次体检发现体重超过参考区间、尿糖阳性,医生建议小颖内分泌科就诊,并控制血糖,这让“90后”宝妈肖云百思不得其解。
肖云向中新经纬表示,自己平时非常注重孩子的饮食,“孩子爱吃零食,但我每次都会挑标有‘0蔗糖’‘0糖’的儿童食品购买,为什么孩子的体检结果仍出问题?难道零食仍然含有糖分?”
市场上的零食产品五花八门,很多家长在选购儿童食品时,都会被产品外包装上的“0糖”“0蔗糖”等字样吸引。但带有此类标识的儿童食品,真的不含糖吗?
“0糖”风刮进儿童食品赛道
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市场上陆续出现“无糖、低糖”的食品,这种潮流也逐渐影响婴幼儿、儿童食品。
2020年来,良品铺子、百草味、三只松鼠(300783)等纷纷推出儿童食品子品牌。2020年5月,良品铺子推出儿童零食子品牌“小食仙”;同月,百草味也推出了聚焦儿童零食领域的“童安安小朋友”系列产品;2020年6月,三只松鼠在天猫开设子品牌“小鹿蓝蓝”旗舰店。
中新经纬在电商平台上发现,不少儿童食品品牌都推出了“0糖”食品。例如,小鹿蓝蓝的一款无糖棒棒糖包装上印着清晰的“无糖”标识,但配料表却显示,该产品含有异麦芽酮糖醇、甜菊糖苷等成分,每100g产品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达99g。
中新经纬就该棒棒糖是否无糖、是否会导致孩子长胖、龋齿等问题询问客服,对方表示,不含白砂糖,血糖不会升高,适量食用没有长胖、蛀牙的风险。
电商平台截图
除此了上述零食品牌,光合星球、妙飞、贝欧甘蒂等品牌的儿童食品也标注“无糖”“不添加白砂糖”“不添加蔗糖”,同时,配料表中也出现了结晶果糖、异麦芽酮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麦芽糖醇液,部分产品每100g的碳水化合物含量达到98g。
而对比标有“0蔗糖”与普通儿童产品的配料表后,中新经纬发现,标有“0蔗糖”食品的脂肪含量与普通产品相差无几,价格却要更高。以妙飞“0蔗糖”奶酪棒和同个牌子成长系列奶酪棒进行比较发现,二者的脂肪含量分别为18.1g/100g与18.2g/100g。
价格方面,妙飞线上旗舰店客服称,目前店内的“0蔗糖”奶酪棒生产日期较早,正进行促销活动,所以妙飞“0蔗糖”奶酪棒的价格较低。“如果生产日期较新近,妙飞“0蔗糖”奶酪棒的价格要比成长系列奶酪棒价格更高。”
在秋田满满与小鹿蓝蓝旗舰店,中新经纬也发现,同一规格下,“0蔗糖”棒棒糖的价格比同一品牌下的山楂棒棒糖更高。
“0糖”儿童食品的流行给了零食巨头们新的机会。以三只松鼠为例,其财报显示,截至2021年上半年,小鹿蓝蓝拥有近300万用户,用户半年度复购率超35%。2021年前三季度,三只松鼠营收70.70亿元,其中小鹿蓝蓝全渠道营收3.32亿元。
不少专注婴幼儿零食的品牌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据媒体报道,“秋田满满”在2021年年末已完成千万美元级别B轮融资,由渶策资本领投,老股东顺为资本和清流资本持续支持,元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同期,另一品牌窝小芽宣布完成由元璟资本领投,三角资本、不二资本跟投的亿元B轮融资。
专家:“代糖”是否有害健康目前仍存争议
标注“0糖”“0蔗糖”的食品,真的没有丝毫糖分存在吗?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如果食品标签上声称“无或不含糖”,则每100克固体或100毫升液体含糖量不能超过0.5克。这并非部分家长理解的完全不含糖分。
“对于企业来说,标注‘低糖’‘无糖’‘无蔗糖’等字样,无非是想在同类产品中突出自己的优势,吸引消费者来购买。”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表示。
“0糖”大流行的背后,是甜味剂与代糖的“胜利”。范志红介绍,市面上部分产品标注“0蔗糖”的意思是不加白砂糖、绵白糖、冰糖、红糖等,但可能加了其他类型的糖,比如果糖、岩藻糖、异麦芽酮糖等,也可能是加入了果葡糖浆、葡萄糖浆、麦芽糖浆等不属于蔗糖的含糖配料;标注“0糖”的意思是没有加任何化学结构属于糖的配料,连葡萄糖、果糖、岩藻糖等也不能有,要靠甜味剂来产生甜味。
范志红表示,低糖饮料或无糖饮料口感仍然泛甜,是因为加入其他增甜的食品添加剂,主要包括糖醇类、糖苷类和合成甜味剂。
“糖醇类的甜度和白糖只有最多百分之几十的差异,而糖苷类甜味剂和合成甜味剂都属于‘高效’甜味剂,它们的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到几百倍,也被称为‘代糖’。”她介绍,此外低聚糖也具有一定的甜味,如低聚果糖、低聚木糖、低聚异麦芽糖等,但低聚糖更多地被用作促进有益肠道细菌增殖的保健用途,因而没有被称为“甜味剂”。
范志红表示,糖醇类甜味剂的甜味比较自然,吸收利用率低,热量低,升血糖效果小,不会造成牙齿龋坏的问题。但糖醇在小肠中的消化吸收率低,浓度稍高时就会对肠道产生刺激,促进排泄,严重时可能引起腹泻。
那么低糖或无糖的儿童食品,是否有利于预防小孩肥胖和糖尿病?范志红认为,和含有大量糖分的儿童食品相比,低糖和无糖食品健康风险可能略小一点,但“代糖”是否有害健康,目前仍存争议。
她表示,部分研究认为“代糖”食品不像大量含糖食品促进肥胖和糖尿病。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在自由饮食(不是吃固定食谱)的情况下,用甜味剂来替代糖,并不存在“有效预防肥胖”或“有效预防糖尿病”的效果。一些短期研究发现,部分甜味剂有降低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相关研究还不足以定论,需要等待今后的更多证据。”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果糖的甜味清爽宜人,近年来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特别受市场追捧。但是果糖大量食用会促进肝脏脂肪合成,增加胰岛素抵抗风险,促进肥胖、糖尿病和痛风发生。虽然孩子距离慢性病还比较远,但如今胖儿童已经过多了,含有果糖的甜食和甜饮料也是要限制的。”范志红提醒。
“不鼓励企业以‘0糖’标识吸引消费者”
对于不少普通消费者来说,包装上的“0糖”两字足以让其将商品加入购物车。
天达共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钱宙在接受中新经纬记者采访时表示,商家在食品包装中写有“0蔗糖”“无糖”字样的同时配料表中却标有异麦芽酮糖醇、木糖醇、麦芽糖浆等糖类物质成分,显然是基于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所做的文字游戏。
根据《广告法》规定,广告中对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价格、生产者、有效期限、允诺等有表示的,应当准确、清楚、明白。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
“作为普通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已经履行了基本的注意义务,而商家宣传无糖会对消费者造成相应误导,导致消费者做出错误选择。”钱宙表示。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刘昕也表示,不鼓励食品企业以“0糖”“无糖”标识吸引消费者,应实实在在地减糖,如实告知消费者采取什么措施减了多少糖或用了什么甜味剂等。
他建议,完善食品声称管理制度,借鉴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CAC)的做法,实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用语的标准化,畅通补充和更新营养成分功能声称的渠道,保障普通食品在科学证据支撑下进行规范的功能声称。
中新经纬注意到,已有地方监管部门对“0蔗糖宣传”出手。2021年6月,石家庄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宣布开展“0蔗糖”式侵犯消费者权益专项整治活动,并约谈部分食品企业及零售商,要求全市涉及“0蔗糖”标注食品的各大商超及生产企业开展自查自纠,设置提醒标语,让“0蔗糖”食品的经营与消费都明明白白。
(应受访者要求,小颖和肖云为化名)(中新经纬APP)